人工智能笔记
1.人工智能的各种认知观
1.1. 人工智能的认知观
- 符号主义(纽厄尔,肖,西蒙,尼尔逊)
-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
- 早期的专家系统是符号主义认知观的典型应用,通过将领域专家的知识以规则和符号的形式表示,进行推理和问题求解。
- 连接主义(卡洛克,皮茨,霍普)
-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,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
- 深度学习是连接主义认知观的重要实现方式,通过深度神经网络进行模式识别,取得在图像、语音、自然语言等领域的显著成就。
- 行为主义(布鲁克斯)
- 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控制论
- 行为主义的观点通常体现在强调系统的输出和响应,特别是在强化学习等领域中,通过观察智能系统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来进行学习和优化。
1.2. 人工智能的争论
对理论的争论
符号主义认为人的认知基元是符号,而且认知过程即符号操作过程。即用计算机的符号操作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。
连接主义认为人的思维基元是神经元,而不是符号处理过程。
行为主义认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动,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像人类一样逐步进化。
对方法的争论
- 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应为功能模拟方法。
- 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应着重于结构模拟,即模拟人的生理神经网络结构。
- 行为主义认为应该采用行为模拟方法,也认为功能、结构和只能行为是不可分的。
1.3. 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阶段:
- 计算
- 感知
- 认知